找到相关内容54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论印光大师与太虚大师之思想差异——以近代佛教面临之困境及其改革发展为背景

    相繁多、文义艰深,一般人很难入其堂奥。因此,太虚大师主张要用近代人所熟知的语言文字及相关知识来诠解唯识思想。在(新的唯识论)一文中,他明确指出:  而扞格者尤在乎名句文义之时代迁化、今昔差异,故非用...

    周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3267848.html
  • 王恩洋:唯识通论

    说法不说法异义者,龙军无性说佛慈悲本愿缘力,其可闻者自意识上文义相生,似如来说,如来唯有无漏大定智悲,无诸漏无记法,故教从自识生,故说名唯识。护法亲光则说如来亦实说法,名句文声通无漏故,如来身具有十八...他唯识;唯识真如,理遍万法,恒常不改,真实不虚故,圆成唯识。又此圆成实性,是唯识理;诸佛菩萨证斯理已开示众生,名句文义,是唯识教;诸行修者,依此教理,以漏无漏闻思修慧,现比量智,作是观者,曰唯识观,亦...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0968365.html
  • 试析印顺导师对咒语的态度

    有名,因名有义。菩萨若闻字,因字乃至能了其义”。四十二字,“初阿(A)后荼(dha)中有四十”。“字”是字母(也叫“文”),印度的文字——名句文,是依音声而施设的。从发音的字母而有语言,所以说“因字有语...

    林光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0069049.html
  • 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

    的性相并关系。第二《智纳息》,广释智和识,非我的行相、二心不俱起、心心所等无间缘、记忆和忘失、六根、六境、名句文身、六因、随眠、断惑等问题。第三《补特伽罗纳息》,广释十二缘起的流转和还灭等性相关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74969163.html
  • 论“唯识无境”思想

    名言所熏习而成的种子,所以也叫“名言种子”。“名言”又有表义和显境之别。表义名言是能诠表义理的名句、文身等。显境名言是能了别境界的心心所法。所谓“异熟习气”者是指人们所感的异熟果报体。即有漏善恶业的前...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2369536.html
  • 释门归敬仪

    成务发信归心。实假敷说之劳。诚资相状之力名僧宝也。所说名句表理为先。理非文言无由取悟。故约名教说听之缘名法宝也。此理幽奥非圣不知。圣虽云亡影像斯立名佛宝也。但以群生福浅不及化源。薄有余资犹逢遗法。此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3069603.html
  • 净元法师著:慧日集(第二辑)

     第4篇   当你背诵了多少经典上的名句  却发现难以融入现实的生活中  你仍斤斤计较著句义的正确与否  丝毫不理会自己的苦恼云何未除  佛法!佛法!  美丽的妄想!  永远无解的习题!   第5篇 ...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270237.html
  • 洪州宗心性思想评述

    真如)而另有现象,现象即是心真如。一切现象都是佛法的显现、一切现象都出于真如,众生的行住坐卧都是心真如的不可思议的妙用。「非离真而有立处,立处即真」是僧肇《不真空论》的名句,说明真理的世界与现实的存在...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3870821.html
  • 中观之诸法实相

    了得客观的法性。名言──名句文、心识,有指向对象、显 了对象的作用。他们以为:凡是所知的,皆是有的,如不是有的,即不能成为所 知的。佛说六识必由根、境为缘而生,无境即不能成为认识。如萨婆多部说:过 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3571295.html
  • 茶禅七日

    之道。平常道在战国里是武将的必要修行,《碧岩录》里讲“须是大死一番,却始得活”就是印证,如何直面残酷的战事和淋漓的鲜血,是士的课题。《平家物语》中的名句:“祗园精舍之钟声,有诸行无常余韵”,生死轮回...

    今川义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4471524.html